提到前史背景和文明名城扬州,普通人也能说出一二来。像三和四美这样极具美誉度的百年酱菜品牌,许多人更是耳熟能详。但知道三和酱厂开始创立直至声名远播,有南通人陈朝岫一份重要贡献的,恐怕为数不多。
陈朝岫,字镇岩,南通海安曲塘大陈庄人,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正月十二日(公元1899年2月16日)戌时,六兄弟中排行老五。世居极重教化的庄之南垛。家境贫寒,却胸有宏愿,常学而不厌,学业有成。从扬州江苏省立第五师范本科毕业后,从事教育作业,并有专文归入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书的《小校园道尔顿实施法》。因学养厚、处事有法、分缘亲和、目光远见,很快矛头毕露,先后担任小校园长、三和酱厂扬州本部及上海分厂司理、日子校园校长、泰县旅沪同乡会常务理事、红十字会上海医院常务理事,一度从教育界跻身政界。
以其聪明,一步登天,追求更高的阶位应并非难事。但不长的从政前史所亲身经历的官场糜烂漆黑,深悟当官为民此路不通,陈朝岫由此心生厌倦,意欲重择实业、教育惠民路程。
也是一差二错,扬州为师执教期间,结识身为学生家长的梁氏兄弟。梁氏兄弟客籍山东蓬莱,宗族兴于扬州,扬州照相业肇始者,哥哥梁宗鼎(贡周)在东北为官,弟弟梁宗彝(典成)承继家业,运营映月轩照相馆。附近年纪,相投志向,合拍思维,三人很快结为金兰。
扬州酱菜可溯源至汉,唐代,鉴真将酱菜制作技艺传入日本。清中叶,扬州酱业名播全国,何公盛、四美、徐恒大、裕森等名誉日隆。民初,天丰盛、元大、镇大等数十酱园店异军突起,遍及街巷。
三只初生牛犊,就这么大胆闯入了强手如林的酱品职业。起点明摆着晚人家上百年、十几年,将就的本钱5000光洋,哪来的底气?没有三分三,岂敢上花果山。
名正则言顺。酱园取名“三和”。“三和”,三人之和;松、竹、梅岁寒三友;天时地利人和;三才天地人;三光日月星;三美色香味;三足全国有其一;道生一,终身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……深谙民间传统文明的读书人,为自己的公司取名,无论如何都熠熠生辉有书卷气质。其名,放在近100年后的今日,见识依旧不俗。
三人中,梁贡周文艺内敛,是个甩手掌柜;梁典成精明强干极有商业脑筋;陈朝岫善于人际交际。三和业务,大多由后二人主办。
创业之初,两人燃眉之急要处理的问题,是专业人才、工人,楔入几近饱满的商场。
扬州“酱才”多的是,得之不易也简单。经过许以高薪,很快就有几个老技师来投。至于工人,陈朝岫心中有数,乡村老家曲塘镇大陈庄乡亲多的是。事实上,这拨进城“农民工”忠实肯干,性价比显着优于同行。至今仍有不少陈姓后嗣日子在扬州、上海等地,享用陈朝岫福泽余荫。
经研判,商场定位为先求安身,避其扬州同行矛头,错位营销,首要方针是同行盲区,江南沪宁沿线城市。
从开始大舞台狮子巷厂房、教场北首店面房始,先后在教场街、取胜桥头、打铜巷、埂子街、萃园桥等黄金市口开了五处分店。“三和”总算分得一杯羹。
本钱操控,他们把后作总店设在接近运河水运码头福运门的卸甲桥,大幅度下降货品输出苏南的本钱。
质量操控,从源头把控,货源精选,规范量化。如乳黄瓜,收买一斤不能少于30条;蒜头每斤都在25个左右;就连外观也有要求,菜瓜匀称;生姜要嫩;宝塔菜要螺丝弯。农户售卖优选三和,这就确保了三和酱菜的高质档次。
工艺操控,打破依靠个人经历,从德国进口生化查验测验仪器,科学根究总结最佳口味佐料配比,一改原卤为配卤,卤汁由浊为清。据现居住在曲塘镇大陈庄村,从扬州酱厂退休的陈朝岫堂侄、94岁高龄的陈维学老先生回想,其时把握配方隐秘的,扬州是他,上海是陈朝岫。依靠科学,不只推翻了酱菜色黑味咸的前史,大大丰厚了口感,更投合了江南人的口味。
外观求美,拳头老产品什锦菜,从单一颜色,添加红、黄、绿多种颜色配料,切成丁、条、块、丝、片多种形状。附加审美价值,天然更有商场。三和把扬州酱菜鲜、甜、脆、嫩特征简直面向极致。
重视宣扬,读书人认识到文明的力气。商标,作为产品辨认和区别的重要标志,陈朝岫极垂青。1933年,中心私营企业局编印的《商标公报》第72期,公示审定商标第一四〇五八号,专用产品第四十项,酱油酱醋类商标,三个“品”字形“和”的组合“三和”商标,作者即为陈朝岫。事实上,这个商标也确有助推效果。
陈朝岫、梁典成开扬州酱业广告之先河。在上海推出“三和”字号的一起,他们就在上海《申报》《新闻报》上刊登广告,并重金聘请文人“植入”“三和”写作,所登“软文”装裱悬挂在扬州、上海店堂夺目处。在沪宁铁路沿线的车站、墙体上,画有夺目的三和酱品广告,很是吸睛。热心参与产品营销展陈,如北平全国铁路物品博览会,现场促销,享誉皇城,斩获铁路物品博览会一等奖。
黑马公然后发先至,三和在扬州城的气势,令四美、徐恒大等店的老板不敢小觑。三和亮剑维扬,向更宽广商场推动。
七七事变后,扬州沦亡日寇,陈朝岫、梁典成将首要精力暂转上海,20世纪40年代初,在上海卡德路、云南路开办了两家分店。远景看好后,陈朝岫坐镇上海,在石门二路266弄32号兴办分厂。由运河水路将酱菜用大木桶装运上海,然后就地装罐批、零出售,这样大幅度的下降了运费和本钱。制成罐头外销,翻开三和新局面。后来,三和就以批发为主,包含先施、永安等大公司、各大南货店等十几处货架上都有了三和酱菜。随后,又以上海为桥梁,借鸡下蛋,使用稻香村食品店遍及全国各地的网点出售,一路南下粤、港。1945年前后,三和的比例在扬州酱品职业中稳居领跑人物。
陈朝岫赋有预见,日军侵略扬州期间,他在老家曲塘镇大陈庄置办几十口大缸,制作、储藏酱菜半成品,静观其变,待战事停息就迅速复市,抢得商场先机。
三和的职业教育更是独步同行,1934年,他们在扬州钞关郊外办了个相当于现在技校的“江都日子校园”(后改为江苏省扬州初级农业制作校园),陈朝岫亲任校长。校园半工半读,学习制酱专业为主,兼学农业,为企业全链条培育专业人才。
在沪期间,陈朝岫依旧心念教育,1941年,他与流亡上海的江都闻名教育家辛芳一拍即合,在南京陆家滨兴办万慈小学,多接收因战乱无力担负膏火的贫穷子弟。
陈朝岫极重乡情,老家有避战避祸者相求,其总是无偿予以安排、赠予旅费,有创业意向的,活跃扶持。他还热心慈善事业,抗战期间,作为梅兰芳曾任过荣誉会长的泰县旅沪同乡会常务理事,他和理事长单毓华一道全身心投入救济难民作业。
新中国建立后,陈朝岫活跃支持国家接收酱厂,并担任工厂负责人,活跃保护商场复苏安稳。
1952年11月间,陈朝岫突发脑出血,病逝于上海。中年西去,村夫扼腕,作诗留念载于家谱——
《赞朝岫公》秉承祖训,耕读传家。苦读经史,志报中华。泰兴从政,谋福万家。适逢浊世,弃政图他。实业报国,长远规划。三和名牌,名享全国。统筹中西,办理开化。员工悦服,以丁为家。子侄来投,训育当差。与人为善,捐资劝学。为国利民,有口皆夸。精英早逝,痛在华夏。雄图可期,功垂际涯。德高望重,宗族铭嘉。光宗耀祖,匾额高挂。丰碑永在,后世光大。